1、目的
公司致力于確保員工的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,保護員工免受工作相關傷害和疾病的影響,并持續(xù)改進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績效,符合ISO 45001:2018標準的要求。
2、范圍
本政策適用于公司的所有員工、合同工、臨時工以及在公司場地工作的任何個人。
3、承諾
公示承諾:
- 制定和實施符合ISO 45001:2018標準的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,持續(xù)改進其有效性;
- 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,確保健康與安全措施的有效實施;
- 遵守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的所有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法律法規(guī);
- 促進員工的參與和溝通,確保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的透明度和公正性;
- 向員工提供必要的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培訓,確保他們了解并履行相關責任。
4、職責
4.1、高級管理層
- 承擔領導責任,確保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政策的實施和維護;
- 制定公司的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目標和計劃,并定期審查和更新;
- 分配足夠的資源,包括人力、財力和技術支持,以支持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實施;
- 建立并維護有效的溝通機制,以確保所有員工對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政策的理解和遵守;
- 鼓勵員工積極參與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活動,并認可和獎勵相關成就;
- 審查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管理績效,并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。
4.2、員工
- 遵守公司的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政策、程序和規(guī)定,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;
- 及時報告任何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問題和隱患,以及個人受傷或疾病的情況;
- 參與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培訓,提高安全意識和技能,積極參與安全活動;
- 使用個人防護裝備(PPE),并正確使用、保管和維護相關裝備;
- 遵循公司的安全程序和操作規(guī)程,確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。
5、機器安全
5.1、安全設施
- 進入車間必須穿勞保鞋,嚴禁穿高跟鞋、裙子、短褲、拖鞋,上崗操作前必須按相關崗位標準穿戴齊全勞保用品。
- 除專業(yè)電工人員外,嚴禁其他人員接觸電控箱,以防意外事故發(fā)生;
- 在使用電氣設備前,要經過相關人員確認;
- 所有外接電箱,必須張貼負責人及聯系電話,辦理動能使用申請單;
- 無關人員禁止進入其它施工區(qū)域,以免出現意外事故;進入自動工位需進行安全鎖定,一人一鎖,鎖具張貼個人信息標識及廠家標志。
5.2、安全鎖使用操作步驟
進入現場自動工位、等有能量區(qū)域前必須正確使用安全鎖:
- 在切斷能量之前,進行檢查,確認不存在其他的危險,通知在該設備設施區(qū)域內所有受其影響的人員。確認要完成既定任務的作業(yè)區(qū)域、各項作業(yè)活動和作業(yè)所需的安全鎖及鎖具
- 關停設備設施,確保設備設施內的部件完全停止運行,關閉能源隔離開關并進行鎖定
- 參照“標簽、能量告示板”,確認所有的隔離裝置已切斷或分離,釋放或阻斷所有儲存的能量
- 測試各種能量,驗證設備設施處于零能量狀態(tài)
- 開始在零能量區(qū)域內作業(yè)。
- 作業(yè)完成,卸除安全鎖和鎖具。最后一位卸鎖人在開始執(zhí)行啟動程序之前應進行一次安全檢查,并通知與設備相關人員作業(yè)已經完成。
安全鎖和鎖具:應配備作業(yè)所需要的安全鎖和鎖具,每把安全鎖只能有一把鑰匙。
- 個人鎖應為紅色,安全鎖標簽內容:姓名、所屬單位、聯系電話(必須有移動電話全號(11位)。
- 公用鎖為黃色,安全鎖標簽內容:姓名、所屬單位
6、特種設備及作業(yè)要求
《安全生產法》第二十七條規(guī)定:“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(yè)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(guī)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(yè)培訓,取得相應資格,方可上崗作業(yè)。”特種設備,必須由取得相應操作證資格的相關人員操作,其他人員嚴禁使用。特殊工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,在從事特種工作時需按特殊勞保用品要求穿戴好勞保用品。
常見特種作業(yè)人員類別:
- 電工作業(yè)
- 焊接與熱切割作業(yè)
- 高處作業(yè)
- 電梯作業(yè)電梯修理
- 起重機械作業(yè)起重機指揮
- 起重機司機
- 場(廠)內專用機動車輛作業(yè)叉車司機
7、個人防護裝備(PPE)的使用
- 提供并確保員工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,包括但不限于頭盔、安全鞋、護目鏡、耳塞、呼吸防護裝置等,以防止受傷和職業(yè)?。?/span>
- 根據工作環(huán)境和任務的不同,提供適當的PPE,并對其正確使用進行培訓;
- 定期檢查和維護PPE的狀態(tài),及時更換損壞或失效的裝備,確保其有效性。
- 勞動防護用品需配備齊全且員工正確佩戴和使用。
8、動防護用品大致分類:
1)頭部防護:安全帽(特種防護用品)應使用符合《安全帽》(GB2811-2007)標準要求的安全帽,不得使用損壞或超過有效期的安全帽,安全帽有效期一般為30個月。使用時要正確佩戴安全帽,下頰帶必須扣在頜下并系牢,長發(fā)人員佩戴安全帽時應把長發(fā)放入帽內,不散落出來;不得使用有機溶劑進行清洗,帽內不允許再佩戴其它帽子。
2)面部防護:頭戴式電焊面罩、防酸有機類面罩(特種防護用品)
3)眼睛防護:防沖擊眼鏡(特種防護用品)。
4)呼吸道防護:防塵口罩、防毒口罩、防毒面具等(特種防護用品)。
5)聽力防護:防噪音耳塞、護耳罩等。
6)手部防護:絕緣手套、耐酸堿手套、耐高溫手套、防割手套等。
7)腳部防護:絕緣靴、耐酸堿靴、防砸勞保鞋等(特種防護用品)。
8)身軀防護:安全帶(特種防護用品),工作服(阻燃防護服、防酸防護服、防靜電防護服屬于特種防護用品)、
9)反光背心(背后絲網印刷本公司標識,背心顏色為熒光黃,有特殊要求(如防靜電場所按照特殊作業(yè)場所勞保用品穿戴要求穿戴,可不穿戴反光背心)。
注: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可查閱特種防護用品目錄,右側帶“LA”標志為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,需要粘貼在特種防護產品上
9、危化品運輸、存儲和使用(如涉及)
公司目前的業(yè)務范圍不涉及這個領域,但員工應當知曉?;返男畔ⅲ约肮芾硪?guī)定。
- 個人防護:使用時佩戴防護手套、防護服、護目鏡和口罩,避免皮膚接觸和吸入揮發(fā)性成分。使用后洗手,避免污染其他區(qū)域。
- 操作環(huán)境:確保操作區(qū)域通風良好,避免在封閉空間內操作,必要時使用局部排風裝置。
- 工具和設備:使用專用的涂膠工具,確保涂膠均勻、無溢漏,操作完畢后及時清洗工具。
- 泄漏應急:
立即隔離:立即隔離泄漏區(qū)域,避免無關人員進入。
通風排氣:加強通風,打開窗戶和排氣設備,減少膠體揮發(fā)物濃度。
個人防護:泄漏處理人員需佩戴防護手套、防護服、護目鏡和口罩。
泄漏控制:使用吸收材料(如砂土、鋸末等)吸附泄漏的SCA膠,避免擴散。
廢物處置:將吸附材料及污染物放入專用的危險廢物容器中,由專業(yè)廢物處理公司進行處理。
皮膚接觸: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接觸部位,必要時就醫(yī)。
眼睛接觸: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,保持眼瞼翻開,立即就醫(yī)。
吸入揮發(fā)物:立即移至新鮮空氣處,保持呼吸順暢,嚴重者就醫(yī)。
誤食:立即漱口,不要誘導嘔吐,立即就醫(yī)。
- 個人防護:使用惰性氣體時,佩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設備(如防護手套、護目鏡等),避免直接接觸氣體。
- 操作環(huán)境:確保操作區(qū)域通風良好,避免在封閉空間內操作。必要時使用局部排風裝置。
- 設備檢查:在使用前檢查氣體鋼瓶和連接設備的完好性,確保無泄漏。使用后關閉氣瓶閥門,并進行壓力釋放操作。
- 注意事項:避免高流速排放氣體,以防止靜電積聚和可能的危險。不得將氣瓶暴露于高溫或烈日下。
- 泄漏應急
立即隔離:迅速隔離泄漏區(qū)域,禁止無關人員進入。
通風排氣:加強通風,使用排風設備排除泄漏氣體。
個人防護:泄漏處理人員需佩戴防護手套、防護服、護目鏡和呼吸保護裝置。
泄漏控制:關閉泄漏鋼瓶的閥門,并使用吸收材料或專用設備吸附泄漏的氣體,避免擴散。
廢物處置:將吸附材料及污染物放入專用的危險廢物容器中,由專業(yè)廢物處理公司進行處理。
吸入氣體:立即移至新鮮空氣處,保持呼吸順暢,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,并立即就醫(yī)。
皮膚接觸:若皮膚因冷凍氣體發(fā)生凍傷,需用溫水(非熱水)緩慢加溫,并就醫(yī)處理。
眼睛接觸:若眼睛因冷凍氣體受傷,需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,并立即就醫(yī)。
10、安全標志和標識
- 在工作場所設置必要的安全標志和標識,包括緊急出口標志、禁止標志、警告標志等,指導員工正確行為和注意安全;
- 定期檢查和更新安全標志和標識,確保其清晰可見,保持有效性。
11、工作場所人體工程學
- 根據ISO 45001:2018標準的要求,持續(xù)改善工作環(huán)境,減少職業(yè)健康和安全風險;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巡檢,及時發(fā)現和排除安全隱患,確保工作環(huán)境安全和舒適;提供良好的通風系統(tǒng)和合適的照明設施,改善工作條件,保護員工的健康。
- 可調節(jié)的站立式/坐式辦公桌與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專用座椅,并可根據個人身體結構進行個性化調節(jié)。
12、應急設施和設備
- 配備必要的應急設施和設備,包括消防器材、急救設備、緊急通訊設備等,以應對突發(fā)事件;
- 對應急設施和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,確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;
- 組織定期的應急演練,提高員工的應急響應能力。
13、安全教育和培訓
- 除了基本的入職培訓外,定期組織安全教育和培訓活動,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;
- 針對特定崗位和工作環(huán)境,定制安全培訓計劃,加強員工對相關風險和預防措施的理解和掌握。
13.1、 職業(yè)健康監(jiān)護
- 提供定期的職業(yè)健康檢查和體檢,及早發(fā)現和預防職業(yè)??;
- 保護員工的個人隱私,妥善保管職業(yè)健康監(jiān)護記錄,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保密性。
14、培訓和溝通
14.1、培訓計劃制定
- 根據員工的職責和工作環(huán)境,制定全面的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培訓計劃,并確保其覆蓋所有必要的主題;
- 確定培訓內容、方法和頻率,包括但不限于新員工培訓、定期培訓、特定崗位培訓和應急演練等;
- 定期評估培訓計劃的有效性和適用性,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和改進。
14.2、培訓實施與評估
- 定期組織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培訓活動,包括課堂培訓、現場演示、在線學習等多種形式;
- 確保培訓內容的清晰易懂,培訓方式的多樣化,并提供相關材料和資源以加強學習效果;
- 進行培訓后的評估,檢查員工對培訓內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,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并及時調整培訓計劃。
14.3、溝通機制建立
- 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,確保員工和管理者之間的信息傳遞和反饋暢通無阻;
- 提供多種溝通渠道,包括會議、公告欄、電子郵件、內部網站等,以滿足不同員工的溝通需求;
- 定期組織溝通會議和討論,就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政策、目標、成果和改進計劃進行溝通和交流。
14.4、安全文化建設
- 培養(yǎng)積極的安全文化,強調安全第一的理念,使員工將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和責任;
- 鼓勵員工主動參與安全管理活動,提出改進建議,分享安全經驗和教訓;
- 贊揚和獎勵遵守安全規(guī)定和實踐的員工,樹立良好的榜樣和文化氛圍。
14.5、應急響應和危機溝通
- 建立有效的應急響應機制,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及時、準確地傳達信息和指示;
- 開展應急演練和模擬演練,提高員工對應急程序和措施的熟悉度和反應能力;
- 定期評估應急響應計劃的有效性,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和改進應急溝通流程。
- 以上是對培訓和溝通部分的擴展,旨在確保員工充分了解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政策、程序和措施,并能夠積極參與公司的安全管理活動。
- 新員工提供入職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培訓,包括工作環(huán)境、危險品的識別和個人防護設備的使用等內容;
- 定期組織職業(yè)健康與安全培訓和演練,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反應能力;
- 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,鼓勵員工提出改進建議和安全隱患報告。
15、應急準備和響應
15.1、應急預案制定
15.1.1 、應急準備
- 制定全面的應急預案,覆蓋常見的緊急情況和突發(fā)事件,包括火災、自然災害、意外泄漏、化學品泄露、安全事故等;
- 建立應急準備計劃,確保所有必要的資源和設備隨時可用,包括個人防護設備、急救設備、通訊工具和應急物資等;
- 進行定期演練和模擬訓練,使員工熟悉應急程序和應急設備的使用,確保在緊急情況發(fā)生時能夠迅速反應;
- 制定和更新緊急聯絡名單,確保所有應急聯絡人和相關方的聯系方式準確且及時更新。
15.1.2、事件和事故管理
- 確定應急組織結構和責任分工,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和任務,建立有效的應急指揮系統(tǒng);
- 針對不同類型的緊急情況,制定詳細的處置流程和行動方案,確保員工能夠迅速、有效地應對突發(fā)事件;
- 建立事件和事故報告機制,確保所有事件和事故得到及時報告、記錄和調查;
- 制定事故調查和分析程序,確定事故原因,提出糾正和預防措施,并進行跟蹤驗證,確保措施落實到位;
- 建立應急響應后的恢復計劃,確保在緊急事件后公司能夠盡快恢復正常運營,并對事件進行全面評估和總結。
15.1.3、防火
- 制定和實施全面的防火計劃,覆蓋火災預防、探測、應對和恢復的各個方面;
- 確保所有工作場所配備適當的消防設備和設施,包括滅火器、消防栓、火警探測器和緊急出口標識等;
- 定期檢查和維護消防設備和設施,確保其始終處于良好工作狀態(tài),并進行必要的測試和演練;
- 制定并實施員工防火培訓計劃,提高員工的防火意識和應對火災的能力,包括火災逃生演練和滅火器的使用培訓;
- 進行定期的防火風險評估,識別潛在的火災隱患,并采取措施減少和控制火災風險。
15.2、應急設施和設備
- 配備必要的應急設施和設備,包括但不限于消防器材、急救箱、應急燈具、安全出口標識等;
- 定期檢查和維護應急設施和設備,確保其功能完好,隨時可用于應對緊急情況;
- 建立應急設備使用程序和操作指南,培訓員工掌握應急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。
15.3、應急演練和培訓
- 定期組織應急演練,模擬各類緊急情況下的行動方案和處置過程,提高員工的應急反應能力;
- 組織應急培訓課程,包括應急程序、逃生逃生技巧、急救知識等,提高員工的緊急情況應對能力;
- 評估應急演練和培訓的效果,及時調整和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措施。
15.4、應急通訊和信息管理
- 建立應急通訊系統(tǒng),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時、有效地傳遞信息和指示;
- 確保應急通訊設備的備用電源和通訊網絡,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電力中斷或通訊中斷;
- 管理和維護應急通訊信息,包括聯系人清單、應急聯系方式、應急預案和操作流程等,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。
15.5、應急響應和恢復
- 根據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系統(tǒng),組織應急響應工作,迅速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損失;
- 協(xié)調各部門和相關單位,共同應對緊急情況,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;
- 事后總結和評估應急響應的效果和不足,提出改進建議,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機制。